2010年10月11日 星期一

韓國總統 李明博將直接領導韓國科技政策與發展,並且進行國科委改制

看來韓國想要以科技強國的決心不小,值得我國要好好學習。

參考來源:

"未來「國科委」將具有規劃韓國科學技術藍圖、相關預算調整和分配的權力,過去韓國科研的預算權和研究成果評價權係由財政部主導,未來則是除25%的國防科學等預算外,其他科研預算全由「國科委」負責,也就是說未來的「國科委」將掌握科學技術企劃、預算調整與分配、成果評價與管理等完整之權力,亦能對此進行整體綜合管理。因此自2011年起韓國科學技術預算中的11.2兆億韓元(約97.4億美元)將由「國科委」運用。教育科學技術部(教科部)負責科技部門之金昌經副部長表示,為確保韓國國家科學技術競爭力,財政部做出相當的權利讓步。"
- 國科會國際合作簡訊網NSC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Sci-Tech Newsbrief (在「Google 網頁註解」中檢視)

2010年10月5日 星期二

飛簷走壁的機器人

以後洗牆壁的就應該不會是坐在吊車上的人,而是這種具有走壁能力的機器人囉! 然後假以時日這種技術若使用在人類身上,搞不好會改變人類"住"&"行"的概念

參考來源:

"卡特柯斯基五年來與全國其他科學家合作研發會飛簷走壁的機器人,他們設計的機器人已經會攀爬磚塊或水泥等表面的牆壁,現在則要研究如何讓機器人依附在光滑表面上,例如玻璃和金屬製表面,然後他從壁虎找到了靈感。 卡特柯斯基表示,在光滑表面爬行的方法很多,雖然可以用吸盤,但速度有點慢且效果不佳,另一種辦法就是用最新研發的乾燥黏膠,而這就是利用壁虎生物原理研發的技術。 壁虎可以飛簷走壁的秘訣來自牠的腳趾,壁虎腳上有數百脊狀皮瓣,每一皮瓣上約有數十萬絨毛(seta),比人類毛髮細十倍。從顯微鏡下看,每一根絨毛上又有上千根更細微的纖維「匙突」(spatulae)。壁虎就是靠著這些匙突與物體表面分子形成近似點狀的接觸面,產生微弱的靜電引力(范德華力,van der Waals force),可不受地心引力限制,所以能倒懸在天花板上行走。"
- 國科會國際合作簡訊網NSC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Sci-Tech Newsbrief (在「Google 網頁註解」中檢視)

2010年9月28日 星期二

冷凍技術讓重大傷害之手術成功率提升

說真的,我上禮拜有想過這個點子,想不到美國已經發展出這樣的技術。

參考來源:

"人體在冷凍後復活向來是科幻題材,但美國科學家已發展出一種革命性技術:冷凍病人身體,讓他們在接受手術時進入假死狀態。研究人員宣稱,這種方法可保護已無心跳的重傷病人腦部及器官不受傷害、減少麻醉劑及維生系統的需求,並讓醫生有更多時間動手術。"
- 醫療大突破 病人開刀前先冷凍-Yahoo!奇摩新聞 (在「Google 網頁註解」中檢視)

從觀察潤餅皮製作延伸到多用途軟體電子基板

從觀察潤餅皮製作延伸到多用途軟體電子基板,可以TRIZ的工具來印證看看是否可從TRIZ推導出來。

參考來源:

"創新研發無黏著力離形層 帶領研發這項技術的靈魂人物─工研院顯示中心程章林主任表示,電子產品走向軟性已經是趨勢,此次獲獎的「多用途軟性電子基板」技術的關鍵是輕薄且透明度高的軟質塑膠基板,在進行多層次「軟性電子元件」製作後,仍可輕易以「切割」方式將此塑膠基板自玻璃平台取下,並完成厚度僅○.○一公分的彎曲彩色超薄軟性螢幕;致勝的秘訣在取下的瞬間,由工研院自行創新研發的無黏著力「離形層」材料奏效,成功將塑膠基板自玻璃平台上取下。 從潤餅皮製作得到靈感 這個點子是從觀察潤餅皮製作得到的靈感,工研院影像顯示科技中心組長李正中及材化所有機材料組長李宗銘是這個研發創意發想者。「這就如同在潤餅皮與烤盤間加入一層易撕的中介材料,除了讓潤餅皮可以順利脫離烤盤,又不損害餅皮上的餡料。」 李正中表示,團隊將軟性電子塑膠材調為液體狀,直接塗佈在玻璃平台上,烘乾再切割取下,研發出全球創新技術,材料的組成與塗抹方式都具有獨特性,就是機密的關鍵技術。"
- 工研院打敗諾基亞、福特等全球600件作品/台灣軟面板技術 摘國際金牌獎-Yahoo!奇摩新聞 (在「Google 網頁註解」中檢視)

2010年9月20日 星期一

全球最佳的50個科技網站

全球最佳的50個科技網站
*人類古生物學
http://www.museum.upenn.edu/new/olympics/olympicintro.shtml
The Real Story of the Ancient Olympic Games美國賓州大學人類與考古學博物館建立的網頁,一探古代奧運會真面目。
http://www.bradshawfoundation.com/
介紹全世界最出名的洞窟藝術。
http://www.paleoportal.org/
古生物學入門,適合專業人士、挖掘化石的業餘探險家與教室裡的學生。
http://www.washington.edu/burkemuseum/kman/kman_home.htm
介紹美國華盛頓州出土的九千年前Kennewick人,討論美國土著的來源。
http://www.ancientegypt.co.uk/
大英博物館介紹古埃及文明的網站。
*天文學
http://www.exploratorium.edu/saturn/
美國舊金山探索博物館所建的土星網頁。
http://origin.mars5.jpl.nasa.gov/home/
NASA噴射推進實驗室的火星之旅。
http://www.badastronomy.com/
一個大學教授的私人網站,指出見於電影、電視、新聞報導或一般大眾的錯誤天文學觀念。
http://www.daviddarling.info/encyclopedia/ETEmain.html
也是一個私人網站,以字母排列方式條列解釋天文學相關名詞。
http://nightskylive.net/
由業餘攝影迷以全空連續監控相機拍攝的全球夜空實況。
*生物學
http://mbgnet.mobot.org/
密蘇里植物園網站,介紹全球生物群落與生態系統。
http://www.hhmi.org/genesweshare/
霍華休斯醫學研究中心網站,從酵母、蒼蠅、蠕蟲與老鼠這些小東西的基因談到人類的基因組。
http://www.biosci.ohio-state.edu/~parasite/
俄亥俄州立大學生物科學學院製作的網頁,包含550張超過180 種寄生蟲的圖片。
http://evolution.berkeley.edu/
美國加州大學古生物學博物館與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霍華休斯醫學研究中心合作建立的網站,想要在課堂裡討論進化論,這裡有最豐富的參考資源。
http://digimorph.org/
德州大學利用電腦斷層掃瞄儀建立的數位化型態資料庫(Digital MorphologyLibrary),可一覽近三百種脊椎動物與無脊椎動物的內部與外部構造。
*化學
http://www.theodoregray.com/PeriodicTable/
木製的週期表,由這個網站開始學習週期表,一定能提高學生的興趣。
http://chemcases.com/
喬治亞州肯納索州立大學(Kennesaw State University)藉由十二個日常生活常見的產品,例如酒精、運動飲料Gatorade、糖精等等,闡釋化學概念。
http://www.chemheritage.org/
介紹化學與分子科學的網站,化學老師的最佳資料庫。
http://antoine.frostburg.edu/chem/senese/101/index.shtml
此網站有一個龐大的、涉及所有化學的FAQ,洋洋灑灑400個問題。
http://www.reciprocalnet.org/
收集了兩千多個分子,還能以三維方式顯示分子結構。
*工程與技術
http://www.nist.gov/
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局(NIST)的虛擬博物館,主要在介紹標準與技術局的重大里程碑,以及員工的一些研究結果例如電子掃瞄穿隧顯微鏡、飛彈、急速反轉馬達等。
有點悶。
http://biotech-adventure.okstate.edu/
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所建的生物科技探險網站,如果說NIST Virtual Museum是給蛋頭工程師看的網站,這個網站蠻適合活蹦亂跳的年輕學生。
利用遊戲學習細胞、 DNA等等生物知識。
http://www.howstuffworks.com/
介紹日常生活常見設備的工作原理,可以回答一連串的為什麼,例如汽車引擎、大哥大、傳動軸、家用網路、鎖匙等等的工作原理。
http://www.ieee-virtual-museum.org/
沒想到硬梆梆的IEEE電機電子工程師協會也有一個虛擬博物館,圖文並茂再輔以短片的介紹些有趣的主題,例如電學、微電子、微波、愛迪生、婦女與通訊、二次大戰與科技等。
http://www.rube-goldberg.com/
Rube Goldberg官方網站,Rube Goldberg何許人也?
曾獲得普利茲獎的美國出名漫畫家,以幽默詼謔的漫畫諷刺人們如何將簡單的事情極度的複雜化,由於漫畫主人翁的瘋狂發明大受歡迎,最後演變成一種機械設計競賽,看誰能用最複雜的步驟完成一個動作,例如設計一套機構花二十個步驟貼一張郵票,國內大學機械繫好像也舉辦過類似的競賽。

參考自:
http://clarkhuangusa.spaces.live.com/blog/cns!890094168459CB44!4724.entry

2010年9月13日 星期一

人類行為的多面性

1. 霸凌手段自小養成
2. 職場憂鬱來自壓力
3. 賭博讓人情緒起伏
4. 聊八卦建立社交關係
這倒是可以為大家在工作上聊八卦找一個很好的理由...
5. 權力地位越高越會欺騙
權力是建築在謊言之上囉?
6. 偷竊可產生快感
國小的時候就有一些同學會去文具店偷東西,但他們的家境都很不錯,現在回想起或許偷東西真的是會產生快感吧!
7. 現代人較傾向暴力
越先進國家越暴力吧,因為不斷發展諸如核能和生化等武器
8. 說謊話費時又費神
因為說一個謊要找更多謊言來圓謊吧
9. 修整外表自我感覺更好
10. 人類天生就有行善的需求

參考來源:

"據美國生命科學網站(Live Science)報導,科學家們從實證科學的研究結果,說明為何高智慧的人類會出現如此惡毒、自我毀滅及傷害性的行為。科學家們同時也發現人類有行善的本性,施善助人時大腦呈現的快樂狀態,有助於人類健康及壽命的延長。"
- 國科會國際合作簡訊網NSC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Sci-Tech Newsbrief (在「Google 網頁註解」中檢視)

機器人醫生

想想看機器人拿細針插你的身體,這還是需要一點勇氣,因為會怕機器人失控,雖然頭腦很清楚知道這機器人是受控制的。

參考來源:

"我們的設想是,有一輛麵包車,在各城鎮間行駛。病人先做乳房X光檢查,如果經由人工智能從X光中看出病灶,再做三維超聲圖像檢查。如果電腦可以看見病灶,就由機器人做切片檢查。」 目前,整個切片手術在一分鐘之內可以完成。但是史密斯說,用速度更快的電腦和更靈活的機器人,手術的速度將以秒計算,病人只要屏住一口氣,手術就完成了。"
- 國科會國際合作簡訊網NSC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Sci-Tech Newsbrief (在「Google 網頁註解」中檢視)

2010年7月31日 星期六

火星上的那張臉...

又再度證實只是一個大石丘。對於火星是否存在智慧生命一直是熱門話題,這個新發現又不知道會讓多少人幻滅呢?

這是從NASA網站上看到的2001年針對火星上人臉的報導(還沒有看到2010年的新報導)!
http://science.nasa.gov/science-news/science-at-nasa/2001/ast24may_1/

參考來源: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美國航太總署(NASA)利用造價四千萬美元的高解析度相機所拍攝的太空照片,終於一解懸宕三十多年的火星地表人臉之謎:所謂的火星人臉,真的只是位於火星沙漠中央的一座大石丘。"
- NASA證實︰火星人臉 只是大石丘-Yahoo!奇摩新聞 (在「Google 網頁註解」中檢視)

2010年7月30日 星期五

"機械公敵"的世界來臨了?!...

找一下有沒有這支機器人的照片或是影片...

參考來源:

"美國洛杉磯正在展出機器人大展,帶您看看許多新的發明品,包括一款機器人,能夠像小孩一樣,靈活擺動身體;新研發的機器手臂,還能翹起手指頭,另外還有長的跟真人眼睛一模一樣的「電磁眼」,號稱擁有人類的視覺能力。 轉動眼睛,可是怎麼只有半張臉,他是美國計算機協會年度大會上,首度亮相的電磁眼,不僅瞳孔、眼白和眼球顏色,做的跟真人很像,還能表演特殊才藝,2個眼球可以分開轉。 電磁眼不僅重看還重用,真的能看的見,小小螢幕裡,有人在揮手,這就是電磁眼,所看到的景象,因為電磁眼是仿造真的眼球,一層一層分開製造,所以能看的一清二楚。研發人員史莫特:「這個電磁眼,是一個全新的研發,讓機器人可以看見,還可以和大家互動。」 扭扭屁股、再甩甩手,身高跟1歲小孩差不多的這個機器人,是展場上另一個焦點,走動對它來說,只是小Case,要來支雙人舞也可以。研發人員史密斯:「這個機器人,能夠有真實的動作,就像是個小孩一樣。」 機器手臂能辨物,還能翹手指,能夠分辨物品大小,然後緩緩抓起,新款的電子手臂,手指頭還能翹起來,比以往發明的機器人,手部動作更加靈活;科學家不斷進行研發,未來的機器人,將越來越有看頭。"
- 擁有人類視覺能力 「機器眼」驚人-Yahoo!奇摩新聞 (在「Google 網頁註解」中檢視)

原來人類曾經也應該被列為"保護級"之瀕臨絕種動物!

我很好奇的是:如果人類那時候絕腫了,地球現在的生物圈會是怎樣呢? 猩猩或是大猿有機會演化成人類嗎?

參考來源:

"馬雷恩說:「在演化出智人 (現代人學名)後不久,嚴酷氣候變化幾乎滅絕了所有人種。」 他說:「最近的發現暗示,讓所有人種能夠繁衍延續至今的那一小撮人口,是利用非洲南部海岸特有的各種資源,倖存了下來。」 研究小組說,人類所以能夠倖存,是因為當地可取得豐富的植被資源,以及沿岸養分充足的洋流,供應他們充裕的魚。"
- 科學家:人藏伊甸園 躲冰河期-Yahoo!奇摩新聞 (在「Google 網頁註解」中檢視)

2010年7月14日 星期三

嬰兒的腦發展

很多父母很注重嬰兒腦部發展,例如三歲決定一生假說與莫札特效應等等衍生出很多工具書以及音樂,讓父母甘之若飴地花coco買。不過人類演化數百萬年,很多事情只要提供適當的環境與刺激,其實嬰兒就會自我成長,給太多東西反而是揠苗助長。

參考來源:

"這項發現透露了「人類腦部演化的印記」,因為腦部發展最快速的部分也是人類腦部與靈長類動物差別最大的地方。 高速成長的部分與語言及推理的高階心智功能,還與人類之所以為人類的特徵有關。 本研究作者之一的艾森(Van Essen),他研發出掃描腦部各區域的表面重構技術。他揣測,快速成長部分的全面生理成長可能因為某種原因而延遲,讓他們能夠由成長初期的經驗來形塑。 殷德假設腦部特定區域在嬰兒初期,會因為演化的理由,發展得比較快速。 例如,大腦中職司視覺的部分會率先發展,讓嬰兒在吸奶時能與母親產生情感上的連結,在生命初期比較不重要的腦部功能則會在稍後才開始發展。"
- 研究:嬰兒腦部發展有著演化印記-Yahoo!奇摩新聞 (在「Google 網頁註解」中檢視)

先有雞還事先有蛋呢?!

雖然以科學證據說明了先有雞才有蛋,但是還是沒辦法說明雞怎麼產生的?

參考來源: 破解千古謎題!英科學家︰先有雞才有蛋-Yahoo!奇摩新聞 (在「Google 網頁註解」中檢視)

2010年7月13日 星期二

質子變小了 台灣研究登上Nature

清大的基礎研究越來越厲害了,之前有果蠅腦神經研究發表在"細胞"這個生命科學頂尖期刊上,現在又有質子尺寸差異之重大發現登刊在"自然"上。真是以母校為榮呀...

參考來源:

"這項發現在物理上的意涵包括百年來的原子物理必須重新檢討,在接下來幾年裡,這會是物理學中有待解決最重要的問題之一。 至於問題出在哪裡?劉怡維說,有幾種可能,可能是「量子電動力學」錯了,也有可能電子-質子,或渺子-質子間有未知的交互作用,現在還沒有結論。 劉怡維補充,這項發現挑戰當前已被精確地檢驗過的光與物質基本理論正確性─即量子電動力學(Quantum electrodynamics,QED);或將改變目前最精確的基本物理常數─雷德堡常數。"
- 質子變小了 台灣研究登上Nature-Yahoo!奇摩新聞 (在「Google 網頁註解」中檢視)

2010年6月23日 星期三

八國聯軍 能否威脅Apple霸業?

這讓我想起春秋戰國時代的場景,Android就如蘇秦,是否可以合縱起Samsung,HTC,MOTO等大廠,齊心對付Apple(秦國),得看Google的智慧囉(ps: 最後蘇秦是失敗的)。另外,Windows Mobile再不改善其架構,可能會在智慧型手機的市場上慢慢變小,至於消失我想應該不會。

參考來源: 八國聯軍 能否威脅Apple霸業? - 商業時代 - 資訊社會 - udn數位資訊 (在「Google 網頁註解」中檢視)

相變記憶體(PCRAM)"新世代的全新構造記憶體"可望取代DRAM以及FLASH

被稱為終極記憶體的PCRAM,除了Intel外,韓國的Samsung以及國內的旺宏也積極在開發這種記憶體,但目前仍未見到商品化(量產)。或許因為現有記憶體已到1GB,FLASH有到16GB,32GB,所以如果要商品化,至少要能夠達到這樣的水準才有市場。
相關技術亦可參考: http://140.115.236.4/mediawiki/index.php?title=%E7%9B%B8%E8%AE%8A%E5%8C%96%E8%A8%98%E6%86%B6%E9%AB%94%EF%BC%88Phase-change_memory%EF%BC%89

參考來源:

"新晶片的容量64Mb,並不稀奇--Numonyx早在2006年就宣布128Mb晶片,三星今年9月也宣稱已製造出一款512Mb晶片。重要的是兩大技術上的進步。 第一點,研究員把網格狀的導線植入晶片中,如此一來,電腦便可輕易控制將1或0寫入6,400萬個記憶體單元(memory cell)中的任一個。第二點,他們宣布的製程可把幾個記憶層堆疊起來,這樣就可提昇記憶體的密度。 相變記憶體藉改變某種玻璃分子的狀態來記錄0與1。這種技術由來已久,早在1970年英特爾共同創辦人Gordon Moore就發表論文闡述這個概念。相變技術如今也用於可寫式DVD與CD的資料儲存。 但相變記憶體令人期待之處,簡單說就是能結合傳統電腦記憶體的高速,以及快閃記憶體的低成本、低耗電和高容量。"
- http://3c.msn.com.tw/View.aspx?ArticleID=36936 (在「Google 網頁註解」中檢視)

2010年6月21日 星期一

使用腦波或是念力操控遊戲

除了遊戲之外,我現在想到這項技術如果運用在因為受傷而無法使用手腳的人身上,應該可以幫助這些人跟外界溝通。

參考來源:

"神經天空認為,超越按鈕和搖桿控制,讓玩家利用身體動作和自然姿勢來玩遊戲的趨勢,已讓電玩產業能接受增添心靈力量控制的概念。 這家位於矽谷聖荷西市的新創公司,由一群科學家於5年前創設。 神經天空自詡為把生物感測技術帶到消費市場的全球頂尖業者,已推出產品包括美泰兒念力玩具(MattelMindflex)和原力訓練遊戲(Force Trainer)。"
- NeuroSky推廣以念力玩遊戲-Yahoo!奇摩新聞 (在「Google 網頁註解」中檢視)

2010年6月16日 星期三

2012之後的太陽風暴

現在所謂的先進國家無不是靠電力,一無法供應這些基本能源,想必會造成大亂。既然科學機已經提出警告了,我想接下來就得靠國家政府機關的防範措施了。只要回想921大地震發生的情況就知道沒有電力以及通訊基礎設施的痛苦了。

參考來源:

"科學家預估,太陽黑子活躍的平均週期為11年,剛好就是2013年。科學家預估太陽風暴的威力,可比擬100枚氫彈爆炸,估計造成全球2兆美金的經濟損失。哈佛史密松研究中心宋威利(音譯):「如果我們受到警告,基本上即使是幾小時,我們可暫時關閉衛星設備,讓可能的損失降低。」 不過科學家不是要危言聳聽,只是要提醒人類,在事前準備充分,密切監控太陽黑子活動,提早把衛星系統切換到安全模式,關閉電壓系統,就能減低帶來的損失。"
-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616/8/27klh.html (在「Google 網頁註解」中檢視)

2010年6月14日 星期一

後生可畏呀 雄女學生設計簡易追日太陽能板系統

這個系統花了她們二三年的時間,遇到困難就想盡辦法突破,這種創新精神讓我覺得國家未來還是有希望的。加油呀...

參考來源:

"太陽能一直被認為是最具發展潛力的綠色能源,不過由於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低,且供電受太陽仰角、位置及日夜影響,使得它遲遲難以被推廣。為此,不少發明家絞盡腦汁,試圖用各種方法提升它的效益。高雄女中高瞻計劃教師邱崑山和學生方怡琳、蕭渝庭、蔡芙苗、林紀吟共同設計了一個成本低、額外耗電量少的「簡易追日式太陽能板」,利用四個燈泡型太陽能電池,即可做出太陽方位感測器,鎖定太陽,並獲得第八屆旺宏科學獎銀牌獎。 方怡琳表示,簡易追日式太陽能板是利用「向陽面和背陽面的太陽能電池產生電流大小不一樣」的原理。她設計兩組方位感測器,每組兩個燈泡型太陽能電池,一組電池分別朝向東、西方,另一組分別朝向南、北方。假設太陽偏西南方,則朝西、南方的電池接受到的太陽能,相對較朝東、北方的高,電流較大,由此判斷太陽方位,讓太陽能板朝西南方運轉,直到兩組電流差值在某個範圍內才停止轉動。而根據實驗測試結果,簡易追日式太陽能板的功率約可提升 75%。"
- 科學人雜誌網站 (在「Google 網頁註解」中檢視)

2010年6月13日 星期日

受創的腦部導致每天都是新的一天

這樣的情況不知道是福是禍呀? 一方面每天都是新個開始,但每天都得重新認識身邊的人,建立關係。不過沒有對人事物累積記憶的好處就是不會記恨,歲月的磨難與痛苦是不是不會在她心裡留下任何痕跡呀...

參考來源:

"米歇兒在一九八五年與一九九○年先後發生機車與汽車車禍,造成腦部受損。她的記憶最遠可追溯到一九九四年,但此後任何一天發生的事情,隔天就全忘光。這種情況令人聯想到二○○四年電影「我的失憶女友」,劇中男主角亞當山德勒嘗試追求女主角茱兒芭莉摩,但後者在車禍後就喪失每天日常生活的記憶。 便利貼提醒記憶 米歇兒得使用數以百計的便利貼及手機日曆的記事提醒功能,幫助自己記得每天的行程與要做的事。她做過的事或見過的人,都必須記錄下來,以便日後參考用。當她偶爾離家出外遊玩時,還必須攜帶輸入住家地址的衛星導航系統。 劍橋大學神經科學家耐斯特說,米歇兒罹患的是罕見的順向失憶症(或前行性失憶症)。不過,這對她也有一些好處,譬如沒有電視節目重播的困擾,每一則笑話也都很好笑,因為每次都是第一次聽到。她目前擔任慈善團體志工,每週有三天照顧殘障人士。"
- 睡醒後就失憶 她,天天重新做人-Yahoo!奇摩新聞 (在「Google 網頁註解」中檢視)

2010年6月11日 星期五

台灣終於可以主導標準的定義了

有人說"一流的廠商定標準、二流的提創新、三流的作技術、四流的搞製造",台灣終於有機會主導產業標準,可喜可賀。

參考來源:

"包括ISO等國際產業標準,過去都必須具備聯合國會員才能參與制定,而日韓特別又在高科技產業標準企圖強勢主導,不過,台灣業者首度突破了限制,靠著高科技技術實力和研發能量,爭取國際認同支持,已經成功通過了四項的國際產業技術標準。 國際半導體設備材料產業協會SEMI的台灣季東南亞區總裁曹世綸說,包括明室對比量測、平面顯示器的雲紋量化、畫質檢測的色彩分離現象、以及3D顯示器名詞定義,共四項的國際產業技術標準,現在是台灣說了算,各國要照辦 這是台灣首次正式在國際產業技術標準舞台發聲,也再次證明台灣平面顯示器產業的實力,受到國際高度肯定。"
- 3D顯示器技術標準 台灣說了算 各國要照辦-Yahoo!奇摩新聞 (在「Google 網頁註解」中檢視)

2010年6月4日 星期五

凡人都可以創造新生命?!

由這篇文章看來,人類可以利用DNA序列的知識來製造人造基因組的細菌,這意味著人類將有機會製造新的動物或是植物。撇開道德或是宗教觀點,光是製造出的生物是否可以適應這個世界,個人保持懷疑態度。世界上各種動植物無一不是經過百千萬年的演化才能夠不斷延續後代,而人造生物就可以直接跳過天擇這個階段嗎?(而是人擇?!)
此外,個人認為人造生物到底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直得好好深入探討。

參考來源:

"克雷格‧文特爾和漢密爾頓‧史密斯,這兩位美國生物學家曾於1995年首次揭開活的有機體(細菌) 的DNA序列,日前已經製造出一個沒有前代、只有人造基因組的細菌。學究們可能會辯稱:這個怪物只有DNA是真正地在實驗室裡製造出來的,兩位研究人員仍需利用現有細菌的外殼來裝填這些DNA。然而,大軍已經越過盧比孔河。現在人們可以設想一個全新的世界:可以用電腦設計,養大並且提供訂購的細菌(最後,是新的動物和植物)。"
- 於是,人類創造了生命 - THE ECONOMIST - NEWS - udn聯合書報攤 (在「Google 網頁註解」中檢視)

2010年6月1日 星期二

骰子型的3D顯示器gCubik


gCubik是一款採用集成攝影(Integral Photography)、能夠裸眼觀看3D影像的骰子型顯示器。為10cm的正方體。各面板的觀看角度每隔6.7度左右就改變一個影像,共計可顯示18×18個影像,而各面板的實際畫素為36x30,跟一般顯示器比還差很多。此顯示器還安裝觸控面板、感測器與揚聲器,或許作為玩具還是簡單的消費性產品會有其獨特市場。

參考來源: http://big5.nikkeibp.com.cn/news/flat/45145-20090309.html (在「Google 網頁註解」中檢視)

3D顯示技術-MLD(Multi-layer display)

這種技術看起來真的還不賴,解決了暈眩問題,同時不會降低解析度。但使用二塊液晶面板其製程是否會增加複雜度?

參考來源:

"MLD技術通過以一定間隔重疊2塊液晶面板,實現了以往的液晶顯示器不可實現的多種影像表現方式,包括突出顏色及對比度、影像跳出,以及可在不使用專用眼鏡的情況下,觀看可文字及圖畫等實施立體顯示得到的3D影像等。 其中,3D影像是通過在前後面板上分別顯示內容相同、而亮度及大小均存在細微差別的影像而實現的。這種方式顯示的影像看上去會產生立體感的原理還不太清楚。但與以往採用多透鏡(Lenticular Lens)的裸眼3D顯示器相比,具有以下幾個優點。(1)不會產生觀看3D影像引發的眩暈、頭疼及眼睛疲勞等副作用;(2)3D顯示時解析度不會降低;(3)可同時且組合顯示文字等2D(2D)影像和3D影像;(4)觀看3D影像的視野及角度沒有明確的界限。"
- 美國PureDepth計劃採用“另一種3D技術”量產顯示器 (在「Google 網頁註解」中檢視)

雲端與3D各式產品於Computex展爭奇鬥豔

2D轉3D的功能確實可以解決目前3D影片來源不足的問題,但其精細度可能是一個問題,這是不可避免的過度期

參考來源:

"在面板業者與晶片廠商的雙方合作下,成功將阿凡達所帶動的3D風潮移植到筆電、液晶電視與AIO產品當中,並依照市場需求不同,分別推出使用偏光片或3D眼鏡(Shutter Glass)等不同技術的3D顯示產品,以提供使用者「虛擬實境」3D畫面感受。據了解,包括微星、華碩、奇美電、華映、達信、達達光電、東元、圖誠、天瀚等廠商,將展出3D筆電、3D AIO、3D螢幕與3D液晶電視等產品,並提供Live Demo讓買主能夠現場感受3D顯示效果,甚至現場直接播放解析度高達1080p的BD3D(藍光3D)影片! 為了豐富3D顯示所能帶來的應用,廠商還在產品中導入「2D轉3D」技術,利用電腦計算3D影像視差,能將照片、遊戲畫面、DVD、藍光影片等2D影像進行3D畫面即時輸出,突破了3D顯示應用門檻,也成功解決現階段3D影片來源不足之問題。"
- 【COMPUTEX TAIPEI 2010】3D螢幕加平板電腦新體驗 COMPUTEX現身 : nebook電子科技╱雜誌.新聞.電子型錄 (在「Google 網頁註解」中檢視)

碩士發明王

如何使人活得更方便或是更輕鬆都是發明佳常常思考的地方,但是第一步就是觀察力要更敏銳,而且願意放下成見去觀察一切。不知道這位同學有沒有使用TRIZ這個方法幫他進行發明呢?!

參考來源:

"「我的發明靈感來自多注意日常生活中不方便的地方。」每天有十六個小時「泡」在電腦前收集資料、觀摩別人作品的莊庭杰說,只要將不方便的地方做系統性分析,便能想出解決的辦法。 比如,去年一學弟放學途中騎機車跌落學校附近的大排水溝,因傷勢嚴重無法自行起身,直到隔天才被人發現送醫,莊庭杰與幾位同學得知後,發明了「機車故障警示裝置」,機車只要傾倒,就會發出警示燈及聲音。這項發明也在今年馬來西亞發明展中奪得金牌。"
- 碩士生發明王莊庭杰 2年61專利-Yahoo!奇摩新聞 (在「Google 網頁註解」中檢視)

瀕死經驗

對這種經驗既然好奇又是不想遭遇到呀。不過我記得我國中有一次打球昏倒,就有一點點這樣的感覺,當然腦海裡會浮現一些以前的事情。但是最後一次放電和靈魂出竅以及看到光之間的連結還是很薄弱,這其間的機制是什麼,恐怕還要腦神經學家費功夫找出囉。

參考來源:

"這種迴光返照應該是血流減少、氧氣量降低,死亡以前,腦子電波的最後一搏。他說,這股電波像瀑布一樣,從腦子的一個點發出,灑向不同的區域。他說,這股電波會讓瀕死的人看到清楚的景象也會有感覺。"
- 瀕死經驗是腦子最後一次放電-Yahoo!奇摩新聞 (在「Google 網頁註解」中檢視)

僵屍電腦?!

大陸應該更多吧,我有一次去上海第二天就中毒被駭客入侵啦。不過比電腦密度應該台北市會比較高。

參考來源:

"台灣的電腦普及率已經高達85%以上,台北市議員周威佑今天(31號)質疑,遭駭客控制的僵屍電腦數,北市也居世界第一,電腦使用者只要不小心點閱垃圾郵件、或使用盜版軟體,有可能就成為僵屍電腦,遭駭客控制,甚至亞太地區的網路釣魚山寨網站數量,也逐年倍增,政府應該提供免費的防毒偵測軟體給民眾使用,北市資訊處表示,會加強民眾上網安全觀念宣導。("
- 北市僵屍電腦世界第一 個資危機多-Yahoo!奇摩新聞 (在「Google 網頁註解」中檢視)

2010年5月31日 星期一

nVidia搶搭3D熱潮

技術總是先到位,總是先要有一批Pioneer試用過,測試出一些問題後,再修正到大眾可以接受的程度。目前可預知的問題:
1.3D製作成本仍太高,必須要能夠降低到大眾可以消費的程度。
2.必須要能夠讓人眼長時間觀看而不疲勞甚至不能發生任何副作用(如昏眩)
3.3D內容要夠多且夠吸引人,要能夠跟現有的2D數位內容相拼。

參考來源:

"NVIDIA為全球視覺運算技術知名廠商與繪圖處理器(GPU)發明者,黃仁勳今天在 NVIDIA台北國際電腦展記者會指出,GPU 產品線GeForceGTX 465此次電腦展的新產品,具備電腦繪圖的鑲嵌效果,可將多個幾何圖形集中在 1個畫素,增加畫面的細緻度。 立體3D電影阿凡達熱賣,營造3D熱,除看好3D電影之外,黃仁勳以電玩遊戲變形金剛為例,展示採用 GPU繪圖技術前後的影像,將原本營造3D立體影像的 1個幾何圖形,增加至多個幾何圖形,畫面立體感增加,影像清晰度也明顯加分。 他說,GeForceGTX 400系列消費性產品設計初衷,即為遊戲玩家提供強勁遊戲功能,此系列最高階的GeForceGTX 480,可提供 8倍的幾何座標鑲嵌效能。 另外,全新的GeForceGTX 465擁有11個鑲嵌技術引擎,可提升遊戲模型和人物幾何座標複雜度,視覺效果更逼真,營造更佳遊戲場景。"
- 3D熱 未來PC標準配備-Yahoo!奇摩新聞 (在「Google 網頁註解」中檢視)

Michael Porter 2010年來台演講: 對台灣競爭力的分析與建議

根據30雜誌五月號針對Michael Porter來台演講之內容摘要,Porter比較台灣2007年與1997年十年間產業群聚太集中於資訊科技(IT)產業,而失去了多樣性(Diversity)。目前台灣在世界的市佔率超過6%的產業只有資訊科技和精密量測儀器(文章裡有提到目前我服務的公司"致茂電子",與有榮焉),這會使台灣年輕世代就業機會遞減,這是一個很大的警訊。除了以上二大產業外,通訊、塑膠以及運動休閒器材等也在世界上市佔率達4%,這也是台灣在世界上仍有一席之地的關係。但產業多樣性的銳減仍是很大的威脅,尤其傳產出走所造成的失業大洞並沒有有效地被補上。

另外在"2010年世界銀行全球183個國家經商環境友善度"大調查,台灣在"雇用員工"、"取得信用貸款"以及"合約履行"皆輸給中國,尤其是"雇用員工"這部份居然排到153名,而中國是140名。"合約履行",台灣排名90名,但中國是18名,更是遠遠地落後。"取得信用貸款"的容易度中國是61名而領先台灣的71名足足有10名之多。這是很大的警訊,在政府法令落後的情況下,造成年輕世代就業困難,加上長期低利政策也造成大部分信用融資跑向投機獲利較高的房地產,而造成"微型創業"的困難性高。

2010年5月30日 星期日

反聖嬰現象下半年恐形成

物極必反,線在聖嬰和反聖嬰現象周期不斷地縮小,地球氣候越來越反覆無常了。 最近發生的豪雨讓高屏地區又開始淹水了,有人說這只是前奏,因為接踵而來就是颱風季節,雨量恐怕更大了。


美國氣象預報中心(U.S.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5月7日表示,反聖嬰(LaNina)現象極有可能在今年下半年形成。

巴西降雨過量和印度發生37年來最嚴重的乾旱,被歸咎於聖嬰現象(El Nino),而反聖嬰現象可能接踵而來,使6月1日開始的大西洋颶風季,期間很有可能形成更多暴風雨。

「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ational Oceanic and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NOAA)的「氣象預報中心」(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CPC)表示,電腦模擬大多指出,「反聖嬰現象的氣候情況正在形成」。

氣象預報中心表示,許多電腦模擬數據都顯示出海面溫度有降低的傾向。

氣象預報中心表示,除了「各種海洋與大氣指標外,這還表示反聖嬰現象可能會在今年下半年形成」。

參考來源: http://stn.nsc.gov.tw/view_detail.asp?doc_uid=0990512007&kind_no=A04

免戴眼鏡的3D技術

戴眼鏡真的是有點麻煩,尤其是對我這種四眼田雞而言。上次去看Shrek 4,所謂的昏眩現象我也有一點,所以長時間看3D電視恐怕對眼睛是一種更高的負荷。

以下是節錄的文章內容:

研究3D立體影像的電腦工程師Andy張表示,3D電視會逐漸地汰換,此時專程為了想看3D節目而砸錢買電視,實在划不來。況且以技術進展的速度觀察,眼鏡遲早會被淘汰,未來的液晶電視可能都會內建3D功能,現在飛利浦便已經開發出無需眼鏡的3D立體電視。

他說,民眾想要類似電影院的大型螢幕加立體效果,其實一部投影機(Projectr)外加3D眼鏡就可辦到。華裔獨立電影製作人Francis受訪時認為,現在片商仍在等公訂的製片標準,一部立體電視節目的製作不難,未來3D會是電視本身的功能選項之一,並不會成為壓倒性的主流。

另外,3D影像並非什麼人都能接受,許多人在觀賞立體影像時會有暈眩、嘔吐的症狀,因此對這類科技排斥的大有人在。

節錄自: http://stn.nsc.gov.tw/view_detail.asp?doc_uid=0990512001&kind_no=A04

子宮中的女嬰在面臨多重壓力時生存表現較佳

澳洲阿德雷德大學Robinson Institute Vicki Clifton教授所進行的研究顯示,在面對多重生存壓力,諸如孕婦吸煙、飲酒、氣喘或病菌感染時,女嬰在母親子宮內的生存表現較男嬰更佳;不過,當面對單一生存壓力時,男嬰的表現卻較女嬰更好。C氏指出,當孕婦身體出現狀況,男嬰會選擇繼續讓身軀成長,讓自己有足夠能力克服來自母體的生存威脅;相對的,女嬰會選擇讓自己的身軀些微變小。一旦母親身體出現問題影響生育,男嬰早產或流產的風險較高。C氏解釋,子宮內的男嬰與女嬰在面臨生存壓力時之所以會有成長選擇的差異,原因在於他們面對母體胎盤所產生的壓力荷爾蒙的方式不同;女嬰在荷爾蒙出現時會進行成長調整,而男嬰卻會忽略荷爾蒙的出現。

參考來源: http://stn.nsc.gov.tw/view_detail.asp?doc_uid=0990513008&kind_no=A04

2010年5月28日 星期五

未來人種可能免除身體病痛但是還是免不了中毒!?

看到這一篇報導就讓我想起,以後人類若發展成半人半機器,就要小心電腦病毒,搞不好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就在進行病毒掃描的事情,呵呵。

參考來源:

"科學家發現,如果植入人體的電子晶片中毒了,也可能感染其他複雜的人體植入式醫療電子設備,像是心律調節器以及人工電子耳朵等先進醫療設備;不過,賈森博士預期這種人體植入晶片技術,未來會越來越廣泛使用,要如何避免這種晶片遭受病毒感染,恐怕還要發明更強的掃毒軟體才行。"
- 人體會感染電腦病毒 英科學家拿自己做實驗-Yahoo!奇摩新聞 (在「Google 網頁註解」中檢視)

這消防員真是有創意...

不過女孩子的手指頭會不會痛呀? 被當作是魚呀! 但是還是很佩服這消防員的創意,順利地將鋼戒脫下。

參考來源:

"手指頭腫的兩倍大,又紅又紫怎樣看都覺得很誇張,但是卡在上面的鋼戒,緊緊套住,14歲的女孩,咬著牙不喊疼但當媽媽的在旁邊可是著急的很。家屬:「就是洗澡的時候,套套套進去。」消防隊員:「這是什麼金屬啊。」 一體成型的鋼戒,鉗子還剪不斷,5、6名消防人員,團團圍住小女孩,想盡辦法要處理棘手鋼戒。消防隊員:「拿釣魚線穿過去,穿過去後,再把它纏起來,就讓他(手指頭)尾端變形縮小。」 真的沒聽錯,釣魚用的魚線,變成了解除鋼戒的妙方,原理是利用把手指頭纏住,趁著收緊魚線的過程中,把手指頭部分變纖細,鋼戒也能因此拿下來!消防人員:「拉釣魚線,拉釣魚線,好了,好了,手伸一伸。」"
- 14歲女鋼戒卡指 一根釣魚線「拆」戒-Yahoo!奇摩新聞 (在「Google 網頁註解」中檢視)

大公司環保比一比

想不到居然是極力推展綠色環保的日本相關企業,這應該會讓日本蒙羞吧。未來綠色設計會越來越重要了。

參考來源:

"(法新社東京26日電) 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今天公布的綠色指南宣稱,諾基亞(Nokia)和索尼易利信(Sony Ericsson)製造出許多全世界對環境最無害的電子產品,而任天堂(Nintendo)和東芝(Toshiba)則名列最不環保的公司。"
- 比環保 諾基亞第1任天堂墊底-Yahoo!奇摩新聞 (在「Google 網頁註解」中檢視)

紐澳兩國合作開發環保航空能源

使用生質能源的一個問題是可能會影響糧食的供給以及耕作土地的分配,但以紐西蘭與澳洲的型態確實滿適合種植生質能源相關植物。


=================以下為轉載文章內容====================
澳大利亞科學暨工業研究組織(CSIRO)與紐、澳幾個規模較大的航空公司目前正在合作開發新環保航空能源,研究計畫名稱為「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s Road Map」,目的在加速澳大利亞及紐西蘭航空能源產業的永續能源開發與商品化,並改善溫室效應氣體排放問題。航空產業的溫室效應氣體排放佔全球總排放的2%,而從植物所提煉的環保生質能源在解決氣體排放問題之外,也可同時確保航空能源的長期安全。新研究計畫將檢視目前的開發困難、機會及航空生質能源生產上的各項評估,包含商業化可行性、環境永續及替代性生質能源材料等。擔任CSIRO 能源轉換旗艦計畫總經濟學家及該計畫領導人的Paul Gaham表示,目前該計畫仍在討論階段,將探討是否確實能夠開發出具有成本效益且替代化石燃料的環保能源。新研究將邀集多方面專家並使用複雜的經濟模型規劃未來的開發階段。

參考網址: http://stn.nsc.gov.tw/view_detail.asp?doc_uid=0990506021&kind_no=A04

Webinar

有參加過幾個Webinar,不過是看錄影後的Video(因為是歐美主辦的,舉行的時間大多都是台灣半夜啦),感覺上如果網路頻寬還ok,播放是沒什麼問題!

參考來源:

"Webinar Webinar是一個複合字,由Web和seminar(討論小組)合起來。意思是由網路上舉行的多媒體發表會,可為現場轉播或重播形式。一個Webinar一般具有下列要素:發表者一個發表小組討論場次,並具有問答文字稿投影片,可同時提供讀者閱讀。供小組發表者及聽眾畫圖的白板。供小組發表者及聽眾討論的攝影機和麥克風。和發表者連接的電話。"
- Taiwan.CNET.com - 企業應用區 (在「Google 網頁註解」中檢視)

2010年5月26日 星期三

Short-wave infrared looks at solar wafers

這一篇文章主要描述使用SWIR(短波紅外線,比近紅外線波長還要長)技術加上InGaAs相機的需求越來越多。Sensors Unlimited Goodrich ISR Systems這家公司專門提供NIR/SWIR的InGaAs相機。

重點摘要:

At SWIR wavelengths, silicon becomes transparent. Since circuits are created on a wafer's front side, InGaAs sensors can create images of these circuit patterns on crystalline-silicon PV wafers and standard silicon wafers through their back sides,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y are aligned properly and to find cracks and voids, said Malchow. "When finished crystalline PV solar cells are connected to a power supply and voltage is forced into them, it creates an electroluminescent glow that can be imaged to find cracks, dead spots, contaminants, and weak areas," he said.

InGaAs linescan or area cameras can be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an IR microscope to inspect very fine detail in surface or buried layers of standard silicon wafers, said Malchow, as well as to give a rough measure of layer thicknesses. For those who need to inspect wafers at very high speeds, the new Goodrich SU1024LDH2 linescan camera will reach line rates of over 91,000 lines/s, reducing exposure times. "Our cameras are also used for examining structures inside MEMS devices, to ensure that nothing is left from the process to obstruct movement," he said.

詳情請見:
http://www.tmworld.com/article/457139-Short_wave_infrared_looks_at_solar_wafers.php

哈伯望遠鏡拍到恆星吞行星

(法新社華盛頓24日電) 根據「天文物理期刊通訊」(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刊載的報告,哈伯太空望遠鏡(Hubble)在我們的銀河中發現1顆行星,這顆行星繞行的恆星正將其吞噬。


這顆不幸的行星被命名為WASP-12b,表面溫度比銀河目前已知的任何行星還高,約為攝氏1500度。


不過報告作者的結論是,它可能在未來1000萬年被自己的母恆星吞沒。


研究員利用2009年裝設在哈伯上的新工具「宇宙起源光譜儀」(Cosmic Origins Spectrograph),觀察到這顆行星被重力拉成細長狀。


英國空中大學(Open University)的海斯維爾(Carole Haswell)是研究主持人,她指出:「我們看到行星周圍籠罩一大片物質,正不斷流失且被母星吸收。我們已找出從未在系外行星中發現的化學物質。」


WASP-12b前年發現,位置在御夫座,距地球約600光年,大小是地球的300多倍。


這顆星質量也是太陽系最大行星─木星的1.4倍。


它非常接近母星,環繞1周只要1天多。


天文學家已知母星會吞噬太靠近的行星,但這是第一次人類如此清楚觀察到這種現象。


這份報告刊登在5月10日出刊的天文物理期刊通訊,證實21日由北京大學天文學家李抒璘發表在「自然」(Nature)期刊的理論報告。(譯者:中央社林仟懿)

Intel與微軟共同推出數位電子看板平台技術,並通過Harris公司內容管理軟體的認證

這個Windows Embedded Standard 7產品發表會有show出demo影片,聽說在六月份的Computex展會有實體demo唷。

Intel嵌入式與通訊產品事業群數位電子看板部門總監Jose Avalos於數位電子看板策略論壇(Digital Signage Strategies Forum)發表主題演說,並偕同微軟公司Windows Embedded事業部歐洲/中東/非洲地區行銷總監Lorraine Bardeen,宣布推出一款針對數位電子看板應用所設計,並採用Intel晶片與Windows軟體的嵌入式平台。
Avalos表示:「這是數位電子看板產業第一次而且是目前唯一能透過驗證過的作業系統所提供遠端管理功能的平台。藉由內含Intel® Core™處理器以及微軟Windows Embedded Standard 7的作業系統,將協助解決方案供應商能更快速地建構更可靠的數位電子看板網路。」
Bardeen 表示:「我們很高興為數位電子看板的開發業者推出最新Windows Embedded Standard 7技術。微軟與Intel合力推出的最佳化新平台,為數位電子看板製造商與網路業者帶來充裕的彈性,並協助他們快速建構各種創新應用,在包括零售商店、酒店、銀行、機場等各種環境中,為消費者帶來更豐富更吸引人的體驗。」

詳細新聞內容請看: http://www.wpgholdings.com/product_news_detail.php?define_wpglang=ZHT&id=2010052618&srl=40

2010年5月25日 星期二

韓國宣佈選定下階段 10 大通信產業發展方向

這個可怕又可敬的國家,值得注意其國家政策!!! 目前好像還沒有看到政府有什麼通訊產業發展策略,目前感覺只有針對4G以及所謂的wireless/mobile通訊有在推展。

韓國放送通訊委員會於5月9日宣布,為提升韓國通訊產業下階段競爭能力,韓國政府已選定10大通信產業發展方向。

此10大通信產業分別為4G通訊(3DTV/UHDTV)、Touch DMB(WiBro+DMB)、MCS(Mobile Convergence Service)、智能通訊、高速網路、K-Star(放送通訊衛星)、SMART Screen技術、Next-Wave技術(次世代傳送電波應用)、認知型統合保安技術、綠色情報通訊技術等。

韓國政府計劃針對上述通訊產業發展,擬於明(2011)年開始每年投入約3,600億韓元(約3.2億美金,美金:韓元=1: 1125)的投資金額。韓國放送通訊委員會對此表示,未來該計畫將可在2014年為韓國創造出9兆韓元產值,以及38,000個工作機會。

前微軟實習研究是實習生發展皮膚輸入介面系統

前微軟研究室實習生哈理遜(Chris Harrison)也是卡內基美隆大學研究生發展出皮膚輸入(Skinput)的界面系統,可以把人的手掌和前臂變成一個手機鍵盤和屏幕。

人們並不喜歡手機iPhone的鍵盤,如果把其鍵盤做得像手臂一樣大,又會太大了。使用Skinput,人們可以用拇指和中指敲擊去接電話;碰觸其前臂來改換音樂播放器的音樂;或敲擊其掌心來在手機上選項。

這些有如手語的動作,將透過藍牙(Bluetooth)無線連結,控制一個裝在口袋中的手機。當配備一個攜帶式微型投影機(pico-projector)後,Skinput可以把一個數字鍵盤的影像,投射到一個人的手臂上,使用這種系統,不必從口袋或皮包中拿出手機,就可敲打手臂上的虛擬鍵盤來發簡訊,有如手機就在手掌上。這種系統八個月,仍需二至七年才能上市,Skinput的感應器仍需更準確,在西雅圖進行的13人試驗中,其準確率達96%,但那只試驗了五個鍵的鍵盤,這個系統最終將使用全部鍵盤。

這個系統超越了現在使用的滑鼠和鍵盤,把人的手掌和手臂變成一個工具,充滿震動,能夠被偵察和傳送,使用者配帶一個臂環,上面有十個感應器,這些感應器可偵察出頻率從25到78赫茲的超低頻聲波。當Skinput使用者用拇指和中指敲擊皮膚,其衝擊把聲波送到皮膚以下,並通過手臂的骨骼,被感應器接受,感應器會加以分辨,並傳送資訊給手機。

http://stn.nsc.gov.tw/view_detail.asp?doc_uid=0990506010&kind_no=A03

Skinput研究網站=>http://research.microsoft.com/en-us/um/redmond/groups/cue/skinput/

「自私基因」居自然界最豐富基因榜首

【大紀元4月29日訊】最近,由美國南佛羅里達州立大學、聖迭戈州立大學和芝加哥大學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發現,在自然界千千萬萬種基因中,最為常見、最為豐富的竟然是被稱為「自私基因」的轉座子。研究小組是在對大量基因組進行成功解碼後找到這個答案的。
這項發現發表在最新一期《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上,引起廣泛關注。不僅因其帶來了新的認識,科學家們在該項目中還進行了大規模的計算。該項目使用了阿貢國家實驗室的一台目前世界上最快的計算機用於測序分析。研究小組對數千種細菌、古細菌、真核和病毒的基因組序列以及數千種環境群落宏基因組中的蛋白編碼基因和基因標籤進行了分析。

轉座子因其獨特的行為在科學界獲得了諸多「名號」。目前僅知的功能就是到處傳播自己,因而被稱作「自私基因」;根據轉座子可在生物體內或生物體之間移動,並產生不斷變化的遺傳物質的特性,也有人稱其為「跳躍基因」。南佛羅里達州立大學海洋科學學院研究員米亞.布賴特巴特稱,轉座子還有個稱呼叫「剪貼基因」,因其能持續地改變和移動,有時甚至還能將其他基因一起帶來。

研究人員表示,轉座子基因在基因組中是如此的無所不在,以至於它們常常被忽略。在此前的研究中,已知轉座子在人類基因組中佔據40%的份額。

轉座子基因在整個自然界中並非均勻分佈,有些基因組中有許多轉座子基因,而另一些基因組中則缺乏轉座子基因。布賴特巴特表示,科學家們才剛剛開始理解轉座子在環境中的存在和作用,這些極其成功的基因正到處擴散其DNA,製作大量的副本並侵入所有類型的生命體。
http://www.epochtimes.com/b5/10/4/29/n2891412.htm


自私基因是什麼?
轉座子因其獨特的行為在科學界獲得了諸多“名耗。目前僅知的功能就是到處傳播自己,故有人暱稱其“自私基因”;根據轉座子可在生物體內或生物體之間移動,並產生不斷變化的遺傳物質的特性,也有人將其叫做“跳躍基因”。南佛羅里達州立大學海洋科學學院研究員米亞·布賴特巴特稱,轉座子還有個稱呼叫“剪貼基因”,它們能持續地改動和移動,有時甚至還能將其他基因一起帶來。

摘錄自: http://www.succedu.com/index.php/huati/view/id-6409

奈米微管新突破 革命性發電方式

【大紀元5月4日訊】(大紀元記者王明編譯報道)據新的研究報告指出,隨著奈米科技的不斷進步,將來可藉由碳原子構成的奈米微管(nanotube)大量發電,以供應不同的電子設備使用。這種奈米微管或將取代傳統的發電途徑,成為未來的主要發電方式。
或將取代舊式發電方法

據每日科技新聞(TechNewsDaily.com)網站報導,由碳原子製成、小至奈米(十億分之一米)的圓筒,可用以生產大量電力,供應手機、油電複合汽車等各式電子裝置使用。

碳原子是地球上最豐富的元素。奈米微管是由碳的薄片捲成體積極小的碳管,每一支的直徑,大約是一根頭髮直徑的三萬分之一。

研究人員發現,碳被捲成極薄的管狀時,呈現出極特殊的高熱傳導性質。在奈米微管塗上一層燃料,例如汽油、乙醇,並於奈米微管一端加熱後,燃料受熱產生熱量,而新增的熱量又能燃燒出更多的燃料,進而產生更多的熱量。

研究人員表示,這項研究成果或將取代幾十年來舊式的發電方法,例如:內燃機和渦輪機。預計這種電力在未來5年內可供消費者使用。

奈米微管發電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化學工程師斯特拉諾(Michael Strano)表示,產生能量的過程,近似骨牌排成一列,倒向同一方向(奈米微管則是長度變短),熱量像波浪一樣湧出。

由此產生的熱波,也產生往同一個方向移動的電子波,亦即電流。

斯特拉諾進一步解釋這種現象說,熱波就好比擠壓牙膏一般,把電子擠出了奈米微管。

麻省理工學院的實驗室設備所生產的電力,與相同質量的鋰電池相比,增為10倍。然而,由於現階段技術有限,奈米微管發電的效率很低。以現有的設備而言,只能製造非常少的電能。

代替現有手機電池

表面鍍有燃料的奈米微管,可能取代手機和其他電子裝置的電池。斯特拉諾推測說,將來只要按下按鈕,藉由摩擦所產生的熱量,便能促使安裝在手機內部的奈米微管驅動,進而產生電能。

未來這些電能裝置可製成比目前的手機電池體積小10倍、但擁有相同的電力。此外,碳奈米微管還有不含有毒金屬的環保優勢。

斯特拉諾表示,隨著一些發電效能的改善,碳奈米微管甚至能驅動汽車。不過,這不是在碳奈米微管壁內塗上一層燃料,而是在需要時,把儲存在汽車上的液態燃料,注入碳奈米微管來發電。

他相信研究小組在未來幾年,便能將碳奈米微管的設計轉變為商業化的電池,供大眾使用。

IBM 納米技術 一顆鹽粒容納千個「地球」


作為地球日的最後篇章之一,IBM科學家成功建造了納米級微觀3D地球模型,這一模型非常小,僅佔一顆鹽粒的千分之一。就是說一粒鹽能夠容納一千個這樣的立體地球模型。

據每日科學網(sciencedaily.com)報導,IBM科學家使用最新突破性的納米技術,用一個非常鋒利纖細的矽尖進行雕刻,這一矽尖直徑僅有15納米,是削好的鉛筆尖直徑的十萬分之一。這項技術將大大地縮減複雜工藝製造的成本。比如:開發納米級的微電子芯片、醫藥領域、生命科學和光電子元件製造。
IBM科學家為了證實這項技術的獨特性能,建造了多個3D和2D微觀地球模型,相關的研究報告發表在《科學》(Science)和《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雜誌上。在這個獨特的3D地圖上,壯觀的阿爾卑斯山脈的馬特峰(4,478米高),在地圖上僅有25納米高,它採用分子玻璃製造,縮小比例為1:500,000,000。

這個微觀3D地圖長22微米,寬11微米,被刻畫在一塊聚合物上。依據這個地球模型的尺寸,一顆鹽粒可放置1,000個「地球」。

2010年5月24日 星期一

三維成像技術讓助聽器安裝只需一二分鐘時間

重點摘要:

Hart has patented a new way of scanning the ear canal with 3D imaging technology — a process that is much faster, easier, and more accurate than the plaster-mold technique. He plans to market the technology to hearing-aid manufacturers first, but believes it could also be useful to build fitted earphones for MP3 music players, or custom-fit earplugs for military personnel and other people who work in noisy environments.

With the new MIT system, a very stretchy, balloon-like membrane is inserted into the ear canal and inflated to take the shape of the canal. The membrane is filled with a fluorescent dye that can be imaged with a tiny fiber-optic camera inside the balloon. Scanning the canal takes only a few seconds, and the entire fitting process takes only a minute or two.

原文:
http://www.optoiq.com/optoiq-2/en-us/index/biophotonics/display/bow-articles-tools-template.articles.optoiq2.biophotonics-.2010.5.3D-imaging-technology-for-hearing-aid-fittings-takes-only-a-few-seconds.html

2010年5月15日 星期六

On Science - 科學是魔法嗎?

在若水堂買了這一本簡體中文翻譯書,正開始看,有任何心得再上來發表一下囉。以下是書籍的介紹,詳細介紹請點最後面的網址。

曾因《時間、空間與萬物》而聲名遠播的英國著名物理學家、皇家學會會員布賴恩·裡德雷所著On Science的中文譯本由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了,譯名為《科學是魔法嗎》。在書中,作者探討了科學家孜孜以求的萬物理論是什麼,究竟有沒有科學無法解釋的東西,在這些問題的探討中也呈現了科學的限度,引起讀者深思。
http://scitech.people.com.cn/BIG5/6531925.html

2010年5月13日 星期四

雲端策略重點摘要與讀後心得

『我不去藍海,我上雲端』這句話道盡了科技業大老對雲端運算的期待與決心。究竟雲端是什麼? 雲(Cloud)就是代表網路,早期大家以雲的圖案代表網路,端是指Client,也就是各種可連網的設備。目前微軟在提倡的三螢一雲就是再講小至如手機的螢幕、中如電腦的螢幕以及大至如數位看板或是TV的螢幕為使用者介面,提供各種終端的軟體服務,以雲端運算為基礎,快速提供消費者以及企業在購買或是經營決策的資訊。未來加上各種五感感知器(Sensor)的運用,我們可以期待一個智慧的生活型態。

<第一章重點摘要>

雲端運算的三種基本分類-



  1.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IaaS, 基礎設施雲)

  2. Platform as a Service(PaaS, 平台雲)

  3. 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 應用雲)

GoogleDocs即是SaaS的應用,對我們這些終端使用者而言比較熟悉這種應用。企業也可以跟Google租用GoogleDocs來取代現有的Microsoft Office,但接受度還有待觀察。

以下是在CNET上看到針對這三類雲端運算服務之圖解,看起來一目了然。


IBM對雲端運算的定義: 雲端運算是種革新的IT運用模式。這種運用模式的主體是所有連結網路的實體,可以是人、設備和程式,客體就是IT本身,包含我們現在接觸到的,以及會在不久將來出現的各種資訊服務。

所以使用者根本不用關心基礎的建置,看得到的就是服務本身,只需按照資源的使用量或是業務規模付費即可。

*斜體字代表是我個人的心得或是補充。

「無冰的世界—我不要成為那一億氣候難民之一」



無冰的世界書籍簡介 -
http://mag.udn.com/mag/reading/storypage.jsp?f_MAIN_ID=388&f_SUB_ID=3860&f_ART_ID=246210


個人心得:
冰這個既陌生又熟悉的物質,它的液態-水正是生物生活三大要素,大多數人對冰的印象可能只有在夏天時吃冰的爽快、食物需要冷凍庫加以保存、溜冰時的快感外,而在南北極所存在的冰山除了在Discovery或是國家地理頻道能看到外,我們可能根本沒想過它們對地球的生態甚至我們的生存有啥關聯,透過此書,我想我們會更有感覺。
最算在最寒冷的冰河世紀,人類都可以度過,但是沒有冰的世界,人類的未來是怎樣呢?或許可從末日危途這部電影可以窺知一二吧。暖化的程度一旦突破到某個臨界點,要使其恢復到正常就幾乎不可能了。我們好像是一隻隻被慢火烹煮的青蛙一樣無知,若不改變現有的生活方式,則大自然就會用激烈的手段要我們改變。或許有人會認為想太多,但是想太多總比完全都不想而渾噩過生活來得好。國內的正負二度C紀錄片也呼應高爾以及本書作者對暖化的看法,值得大家一起省思。

書籍網址:

http://mag.udn.com/mag/reading/storypage.jsp?f_MAIN_ID=388&f_SUB_ID=3860&f_ART_ID=246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