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讀書心得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讀書心得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0年5月13日 星期四

雲端策略重點摘要與讀後心得

『我不去藍海,我上雲端』這句話道盡了科技業大老對雲端運算的期待與決心。究竟雲端是什麼? 雲(Cloud)就是代表網路,早期大家以雲的圖案代表網路,端是指Client,也就是各種可連網的設備。目前微軟在提倡的三螢一雲就是再講小至如手機的螢幕、中如電腦的螢幕以及大至如數位看板或是TV的螢幕為使用者介面,提供各種終端的軟體服務,以雲端運算為基礎,快速提供消費者以及企業在購買或是經營決策的資訊。未來加上各種五感感知器(Sensor)的運用,我們可以期待一個智慧的生活型態。

<第一章重點摘要>

雲端運算的三種基本分類-



  1.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IaaS, 基礎設施雲)

  2. Platform as a Service(PaaS, 平台雲)

  3. 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 應用雲)

GoogleDocs即是SaaS的應用,對我們這些終端使用者而言比較熟悉這種應用。企業也可以跟Google租用GoogleDocs來取代現有的Microsoft Office,但接受度還有待觀察。

以下是在CNET上看到針對這三類雲端運算服務之圖解,看起來一目了然。


IBM對雲端運算的定義: 雲端運算是種革新的IT運用模式。這種運用模式的主體是所有連結網路的實體,可以是人、設備和程式,客體就是IT本身,包含我們現在接觸到的,以及會在不久將來出現的各種資訊服務。

所以使用者根本不用關心基礎的建置,看得到的就是服務本身,只需按照資源的使用量或是業務規模付費即可。

*斜體字代表是我個人的心得或是補充。

2007年10月26日 星期五

好書推薦 - 請給我結果

本書第一章就以下的例子作為破題,說明同一件事情不同心態與做法就會得到不同結果,也會對企業產生不同價值:
假如您是個老闆,明天想要召開業績檢討會議,要求您的秘書準備開會相關事項。您希望您的秘書做到?
1.發通知:用電子郵件或是公佈欄上發個會議通知,然後準備相關會議用品,並且參加會議。
2.抓落實:發出通知後,再一一打電話給與會的人做確定,確保每個人都被及時通知到。
3.重檢查:發通知,並落實到人後,第二天在會前三十分鐘提醒與會者參加會議,確定有沒有變動,對臨時有急事不能參加會議的人,立即彙報給你,保證你在會前知悉缺席情況,也預留時間給總經理確定缺席的人是否必須參加會議。
4.勤準備:發通知,落實到人,會前通知後,去測試可能用到的投影、電腦等工具是否運作正常,並在會議門上貼上小紙條:此會議室明天幾點到幾點有會議。
5.細準備:發通知,落實到人,會前通知,也測試了設備,還先了解這個會議的性質是什麼?你想要開會的議題是什麼?然後發給與會者過去與這個議題相關的資料,提供他們參考。
6.做紀錄:發通知,落實到人,會前通知,測試了設備,也提供了相關會議資料,還在會議過程中詳細做好會議記錄。
7.發紀錄:會後整理好會議記錄給你,然後請示你是否發給參加會議的人員,或者其他人員。
8.定責任:將會議上確定的各項任務,一對一地落實到相關責任人員,然後跟當事人確認後,做成書面備忘錄,交給你和當事人一人一份,定期追蹤各項任務的完成情況,並且及時彙報給你。
9.做流程:把上述過程做成標準化的會議流程,讓任何人一秘書都可以根據這個流程,把會議服務的結果做到不依賴任何人的服務體系。
為什麼一件任務不同人的做法都不一樣?你會雇用哪一個秘書呢?如果您是秘書,您是屬於哪一類?
本書強調完成任務不代表就是得到結果,可以提供各位主管在教導部署應有目標/結果導向的精神與作為,而非以打工心態或是消極心態完成您交代的任務,值得推薦作為工作觀念的教育訓練讀本。
書籍相關網址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36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