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3D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3D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0年6月1日 星期二

骰子型的3D顯示器gCubik


gCubik是一款採用集成攝影(Integral Photography)、能夠裸眼觀看3D影像的骰子型顯示器。為10cm的正方體。各面板的觀看角度每隔6.7度左右就改變一個影像,共計可顯示18×18個影像,而各面板的實際畫素為36x30,跟一般顯示器比還差很多。此顯示器還安裝觸控面板、感測器與揚聲器,或許作為玩具還是簡單的消費性產品會有其獨特市場。

參考來源: http://big5.nikkeibp.com.cn/news/flat/45145-20090309.html (在「Google 網頁註解」中檢視)

3D顯示技術-MLD(Multi-layer display)

這種技術看起來真的還不賴,解決了暈眩問題,同時不會降低解析度。但使用二塊液晶面板其製程是否會增加複雜度?

參考來源:

"MLD技術通過以一定間隔重疊2塊液晶面板,實現了以往的液晶顯示器不可實現的多種影像表現方式,包括突出顏色及對比度、影像跳出,以及可在不使用專用眼鏡的情況下,觀看可文字及圖畫等實施立體顯示得到的3D影像等。 其中,3D影像是通過在前後面板上分別顯示內容相同、而亮度及大小均存在細微差別的影像而實現的。這種方式顯示的影像看上去會產生立體感的原理還不太清楚。但與以往採用多透鏡(Lenticular Lens)的裸眼3D顯示器相比,具有以下幾個優點。(1)不會產生觀看3D影像引發的眩暈、頭疼及眼睛疲勞等副作用;(2)3D顯示時解析度不會降低;(3)可同時且組合顯示文字等2D(2D)影像和3D影像;(4)觀看3D影像的視野及角度沒有明確的界限。"
- 美國PureDepth計劃採用“另一種3D技術”量產顯示器 (在「Google 網頁註解」中檢視)

雲端與3D各式產品於Computex展爭奇鬥豔

2D轉3D的功能確實可以解決目前3D影片來源不足的問題,但其精細度可能是一個問題,這是不可避免的過度期

參考來源:

"在面板業者與晶片廠商的雙方合作下,成功將阿凡達所帶動的3D風潮移植到筆電、液晶電視與AIO產品當中,並依照市場需求不同,分別推出使用偏光片或3D眼鏡(Shutter Glass)等不同技術的3D顯示產品,以提供使用者「虛擬實境」3D畫面感受。據了解,包括微星、華碩、奇美電、華映、達信、達達光電、東元、圖誠、天瀚等廠商,將展出3D筆電、3D AIO、3D螢幕與3D液晶電視等產品,並提供Live Demo讓買主能夠現場感受3D顯示效果,甚至現場直接播放解析度高達1080p的BD3D(藍光3D)影片! 為了豐富3D顯示所能帶來的應用,廠商還在產品中導入「2D轉3D」技術,利用電腦計算3D影像視差,能將照片、遊戲畫面、DVD、藍光影片等2D影像進行3D畫面即時輸出,突破了3D顯示應用門檻,也成功解決現階段3D影片來源不足之問題。"
- 【COMPUTEX TAIPEI 2010】3D螢幕加平板電腦新體驗 COMPUTEX現身 : nebook電子科技╱雜誌.新聞.電子型錄 (在「Google 網頁註解」中檢視)

2010年5月31日 星期一

nVidia搶搭3D熱潮

技術總是先到位,總是先要有一批Pioneer試用過,測試出一些問題後,再修正到大眾可以接受的程度。目前可預知的問題:
1.3D製作成本仍太高,必須要能夠降低到大眾可以消費的程度。
2.必須要能夠讓人眼長時間觀看而不疲勞甚至不能發生任何副作用(如昏眩)
3.3D內容要夠多且夠吸引人,要能夠跟現有的2D數位內容相拼。

參考來源:

"NVIDIA為全球視覺運算技術知名廠商與繪圖處理器(GPU)發明者,黃仁勳今天在 NVIDIA台北國際電腦展記者會指出,GPU 產品線GeForceGTX 465此次電腦展的新產品,具備電腦繪圖的鑲嵌效果,可將多個幾何圖形集中在 1個畫素,增加畫面的細緻度。 立體3D電影阿凡達熱賣,營造3D熱,除看好3D電影之外,黃仁勳以電玩遊戲變形金剛為例,展示採用 GPU繪圖技術前後的影像,將原本營造3D立體影像的 1個幾何圖形,增加至多個幾何圖形,畫面立體感增加,影像清晰度也明顯加分。 他說,GeForceGTX 400系列消費性產品設計初衷,即為遊戲玩家提供強勁遊戲功能,此系列最高階的GeForceGTX 480,可提供 8倍的幾何座標鑲嵌效能。 另外,全新的GeForceGTX 465擁有11個鑲嵌技術引擎,可提升遊戲模型和人物幾何座標複雜度,視覺效果更逼真,營造更佳遊戲場景。"
- 3D熱 未來PC標準配備-Yahoo!奇摩新聞 (在「Google 網頁註解」中檢視)

2010年5月30日 星期日

免戴眼鏡的3D技術

戴眼鏡真的是有點麻煩,尤其是對我這種四眼田雞而言。上次去看Shrek 4,所謂的昏眩現象我也有一點,所以長時間看3D電視恐怕對眼睛是一種更高的負荷。

以下是節錄的文章內容:

研究3D立體影像的電腦工程師Andy張表示,3D電視會逐漸地汰換,此時專程為了想看3D節目而砸錢買電視,實在划不來。況且以技術進展的速度觀察,眼鏡遲早會被淘汰,未來的液晶電視可能都會內建3D功能,現在飛利浦便已經開發出無需眼鏡的3D立體電視。

他說,民眾想要類似電影院的大型螢幕加立體效果,其實一部投影機(Projectr)外加3D眼鏡就可辦到。華裔獨立電影製作人Francis受訪時認為,現在片商仍在等公訂的製片標準,一部立體電視節目的製作不難,未來3D會是電視本身的功能選項之一,並不會成為壓倒性的主流。

另外,3D影像並非什麼人都能接受,許多人在觀賞立體影像時會有暈眩、嘔吐的症狀,因此對這類科技排斥的大有人在。

節錄自: http://stn.nsc.gov.tw/view_detail.asp?doc_uid=0990512001&kind_no=A04

2010年5月24日 星期一

三維成像技術讓助聽器安裝只需一二分鐘時間

重點摘要:

Hart has patented a new way of scanning the ear canal with 3D imaging technology — a process that is much faster, easier, and more accurate than the plaster-mold technique. He plans to market the technology to hearing-aid manufacturers first, but believes it could also be useful to build fitted earphones for MP3 music players, or custom-fit earplugs for military personnel and other people who work in noisy environments.

With the new MIT system, a very stretchy, balloon-like membrane is inserted into the ear canal and inflated to take the shape of the canal. The membrane is filled with a fluorescent dye that can be imaged with a tiny fiber-optic camera inside the balloon. Scanning the canal takes only a few seconds, and the entire fitting process takes only a minute or two.

原文:
http://www.optoiq.com/optoiq-2/en-us/index/biophotonics/display/bow-articles-tools-template.articles.optoiq2.biophotonics-.2010.5.3D-imaging-technology-for-hearing-aid-fittings-takes-only-a-few-seconds.html